移動大師-從2004-2011:跨越藩籬的那把火炬
◎撰文:Julie/小夏
◎撰文:Julie
(本文又主觀又囉唆又八卦,不喜勿入XD)
我和作者甚音是2004在奇摩雅虎的奇幻文學家族認識的,當時總感覺他身上有種才子的氣勢,但他本人是很親切和善的。記得也是他鼓勵我將沙藍諾之風投稿,不過拙作品質實在太糟,因此事情的發展當然沒有當初我們想的那麼美好。
但我們也長大了。我畢業了,踏入出版界寫書和企劃,甚音也畢業了,開始登入國軍ONLINE。
當去年秋天,甚音和我交換了角川的投稿作品之後,老實說我幾乎認不得那是他的作品。
以往用字精練的甚音,嘗試了句型結構冗長的句子,老實說當時的我真覺得這是個缺點。然而,以往喜歡硬派奇幻文學的甚音,卻用了更平易近人的設定去打造出一個乍看是輕小說、實則為奇幻底子的架空世界。
前提:輕小說之於我
自從我參加2007浮文字新人獎、2008角川輕小說大賞之後,就一直探尋著輕小說的定義。不知道怎麼搞的,我這個死腦筋就是認為輕小說是節奏輕快、設定有一定取向、傾向的作品。因此,這對於我這個喜歡西方厚重嚴謹的奇幻文學創作者來說,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取向。
而台灣的創作實力與出版取向,能容納能自在穿越這兩個象限中的產物嗎?
本身是出版社新人的我,看過了市場策略,例如為了迎合時下八九年級生口味的「輕小說」,而找來畫風與包裝真的好「輕小說」的繪者與文案撰寫者,應將屬性不是輕小說的小說貼上了輕小說的封面和文案。
或者當自己將奇幻創作投稿時,被出版社評論為「沒有萌點」、「筆法太重!」、「現在這種寫法滿難被讀者消化」。
這對於某些像我一樣的奇幻創作者來說,其實是有點寂寞的事情。別誤會,我也喜歡輕小說,但我更樂意對輕小說屬性不那麼重的小說們,下另一個定義。
這些想法我不期望八年級的輕小說讀者能夠明白,但或許經歷過魔戒、龍槍年代的讀者們,會明白我的意思吧。
我期待著台灣的輕小說取向是更多元豐富的。
我相信也有許多讀者在期待著一樣的事情。例如書評者「九十九十八」就替甚音這本「移動大師」下了歷年來最出色角川得獎作的評語。
我感覺到,開始了呢!也有讀者願意跳脫框架來讀一本小說,並真心為它下定義,那定義並不複雜,就是一本好看的小說啊!
一本帶著奇幻文學色彩並且能夠親民去推廣奇幻本色的「輕小說」得獎作。
擺脫以往格局
印象中,自2004以來,甚音寫過幾篇不錯的騎士小說(沒錯就是劍與魔法的標準奇幻文學),也投過校園文學獎並獲得了不錯的成績。
不過,第一次看移動大師的初稿時,我察覺到他行文之間竟意外地有些破綻與粗糙之處。或許他為了讓自己轉換到這部輕巧作品的模式時,也有過一些稍嫌卡關的狀況。不過瑕不掩瑜,整體的設定非常新鮮。我敢說絕對跳脫了以往輕小說的設定框架。
因為甚音最早接觸的本來就是奇幻文學啊。我欣慰地這樣想。
而今天,我看完了擺在書局顯眼處的角川得獎作印刷本後,更是理解到甚音為了把原本的六萬字、改為破十萬作品的那份努力。絕大多數的篇幅都是在他國軍ONLINE離線的短短幾小時中寫出的,毅力驚人,更延伸了移動大師初稿時的那份火光。
當然,有點卡卡的長句子還是在,而且書本也經過許多出版方的校訂與編修,與甚音當初交出的印刷稿有點差距。
但最重要的是,那在字裡行間蹦跳出的文字活力,卻像是火炬一樣讓人心神激盪。
角色的意像鮮明,不一定需要被分出任何常見的ACG「屬性」,但能夠一次駕馭這麼多元、風格各異的角色,卻讓人感受到甚音的筆法力道。
在近年來的廣泛閱讀中,甚音體會到了日式小說的幽默與親民奧秘(非輕小說),而他的風格也蛻變得更親切輕盈,身為一個推廣者,這無疑是最佳態度。
從2004到2011,哈利波特系列電影都完結了,魔戒也不再那麼常被當成賀歲片重播,奇幻文學的專屬獎項更是銳減許多,而時代的閱讀胃口更是一直在改變。
在時下最流行的輕小說包裝元素中,讓大家體會到多年前奇幻文學「橫行」街道的魅力,一直是近年許多國內原奇幻作家想做的事情。
而甚音的「移動大師」做到了,他筆下的「移動大師」一如書名,從奇幻文學移動輕小說界,風馳電掣地突破了既定印象的藩籬。
而這大概就是我們等待已久的國人作品。